第29章 我要造反-《李自成的明末游戏》
第(3/3)页
大明当前只有西南土司兵仍然在用锥阵,以一人三人五人七人七人排五行成三角形,为一旗。若干旗再组成更大的三角形。
圆阵以及其他变种军阵如缺月阵或空心方阵是防御队形。
这类阵每个方向都是正面,可以同时应对来自四周的进攻。
而普通方阵防守时需要将正面转向,方阵越大转向就越困难,容易在遭到敌方骑兵突袭时发生崩溃。
再者圆阵便于指挥与弹压。当某一方向上的威胁较大时,将领可以方便地调集预备队进行加强;圆阵也便于保护军旗、主将、伤员和辎重等,还能在内部布置一定的骑兵、炮兵用以反击。
另外,空心方阵不是单纯防骑兵的,或者说不如实心的防骑兵效果好。主要是空心阵能防止火炮炸烂队形。毕竟传统方阵被淘汰的最大问题就是:骑兵四处冲击或者假装冲击,但是不硬拼。步兵会越来越靠拢,挤作一团,然后被火炮轰的稀烂。
阵型的作用太大了,因为很多时候胜败就在一线间。
比如卫青围剿匈奴的王庭之战,促不及防的汉军遇上了同样促不及防的匈奴。
谁先列好阵谁赢。最后卫青险胜。
总之,不管什么阵法,都是在“纵深”和“正面”上以士兵素质为基础,因地、因敌制宜的不同侧重。
所有阵型只有一个目的: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对的地方,在局部形成优势,击败对方。
历史上还有名目繁多的阵法,那些玩意儿摆出来并不是为了好看,多数也并不是为了临阵使用,而是为了在日常训练中管理小兵。
正如子弟兵叠“豆腐块”一样,有助于杀敌吗?有!令人厌烦的内务条令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纪律性、组织性等,潜移默化教导他们要绝对服从,以小见大。
除了步兵外,骑兵也非常要紧。
骑兵特点是机动性强、冲击力强。
相对步兵军阵而言,骑兵军阵要显得松散许多。
最基本的骑兵队形为小型横队,每个小队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。
横队内各骑兵要保持适当间隔,以防止与敌方骑兵直接相撞、避开障碍或者尸体。
骑兵小横队可以组成大横队,但是人数不能太多,否则会导致指挥困难,而且机动力也会下降。
骑兵也能排方阵。
多个骑兵横队前后排在一起,每队间隔视情况而定。
“三堵墙”就是三个横队。每队前后间隔几丈或十几丈,冲击时如同汹涌的海潮一般,一波接着一波冲击敌军。
除了横队外,骑兵还可以列锥形阵冲击步阵。
它的优势在于机动性良好,方便转向。所有骑兵只要盯着最前端的旗帜行动就行。
锥形穿透力强,但是后劲不足。
前队冲入敌阵后可能会被黏住难以摆脱,那就会阻碍后队继续冲击,可以说是一锤子买卖。
如果冲锋的骑兵不能凿穿敌步兵方阵,就要陷入混战。骑兵没了机动力等同于嗝屁。
所以这一阵形用来冲击弱逼时非常有效。
宋朝就有记载“虏用兵多用锐阵,一阵退,复一阵来,每一阵重如一阵。重兵既乡,郎作圆阵以旋敌人;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,郎下马步战,待其败走,上马追之。自用兵以来如此。”
若敌方步阵队形整齐不散,骑兵冲击时还可选择切角战术,从外面一点点磨掉对手。
骑兵战术,也可以说没啥战术,玄学,没人知道哪种方法能吃遍天。干就一个字!赢了就是名将,输了嗝屁着凉。
骑兵的强项在于机动力,相应的步兵对付骑兵就是限制它的机动。
可以说,一流军队以步兵为主。步阵胜,骑兵冲出去收尸;步阵溃散,一切完蛋。
除了步兵骑兵训练之外,治军还有非常多细节——
粮草有多少?油盐有多少?衣装鞋袜有多少?帐篷被褥有多少?柴炭有多少?锅碗瓢盆有多少?银子有多少?被上官贪污了多少?
人医有多少?兽医有多少?药品有多少?绷带有多少?有没有鼠疫、霍乱、天花、疟疾、痢疾、流感、伤寒、肺结核、淋饼梅独?
木匠有多少?铁匠有多少?备用军械有多少?征召的后勤民夫靠不靠谱?
找来的向导可不可靠?野外怎么扎营?帐篷能不能遮风挡雨?茅坑挖多少挖在哪里?水源够不够?水是苦水还是甜水?附近有没有草地放马?
粮车要隔多远安置一个?岗哨撒出去多远?设了明哨有没有暗哨?有没有口令?
将领有没有威望?军官们有没有矛盾?后方有没有人扯腿?小兵们有没有士气?死了残了能领多少抚恤?
……
打仗的细节太多太多了。
wap.
/89/89506/19573611.html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