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。” 蔡邕、杨彪不由自主跟着记忆起来,然而刚到“秋收冬藏”董卓听了下来。 蔡邕疑惑道:“相国,那这后面呢……?” 董卓轻咳一声,“本相目前也就想到这么多,至于后面同样……” 董卓瞟了一眼蔡邕、杨彪一眼,不再说话,那意思不言而喻。 我。 董卓。 后面,不知道了。 但是我不会说,就是这么吊。 “邕明白了。”蔡邕心中暗骂了一声,行了一礼,“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此三种蒙书,邕与文先定尽快编撰出来。” “嗯。”董卓点了点头,回道:“也就这么个事,就交于你们了,千字文要求对仗工整,条理清晰便可。” “是。”二人躬身行礼。 蔡邕开口询问道:“明公,若无他事,那我等就先回府呢?” 董卓摆了摆手,“去吧。” 蔡邕、杨彪二人联袂而出,才出了相国府门,只听杨彪苦笑道:“董相国安排的事,说难也难,说简单也简单。” “就是颇要废些精力。”“伯喈,依我看你那汉书恐怕又要推延了。” “唉!”蔡邕无奈摇了摇头,“推延就推延吧。” “相国所说的这种蒙学,的确有独到之处,待吾等将此三文编撰出来,邕到觉得比写史,要有意义多了。” 杨彪瞟了蔡邕一眼,要知道蔡邕现在朝堂之事不怎么过问,每日在家主要的事情便是编撰《汉史》,可以说所有的心力都用在了写史书上面。 现在说出这样的话,可见蔡邕对即将要编撰的这三本书是多么看重。 “这三本书若是推广下去,我朝的孩童们有福矣。”蔡邕望着天,口中长长一叹,嘴角不自觉上扬。 这算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开始吧,自从上次听到“董公四言”后,蔡邕天天将那四句话放在心中揣摩。 天天脑子里面有空了就想想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” 人都有些魔怔了。 “两位先生,两位先生,请留步。”就在这时,董卓家的小厮快步跑来,连忙唤住了蔡邕、杨彪二人。 “怎的?!”杨彪眉头一皱,望了那小厮一眼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