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九章 对策(续)-《乱世栋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经历过朝廷数次以少胜多的战争,但没有哪一次的局势,像如今这么危急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官军正面打不过楚军,这个对手的实力过于强大,已经无法用正常方式击败。

    即便现在能够对峙下去,但留给周国的时间不多了,因为战争是在关中进行,对于当地的影响很大。

    如今是夏末秋初,麦子快熟了,长安以东地区,许多麦子被楚军割了去。

    其他地方,譬如长安周边,必然因为战乱,无法收割麦子,即便之后朝廷击退楚军的进攻,也会因为粮食大量歉收爆发饥荒。

    楚军今年退了,明年还能来,朝廷手中无粮,能撑多久?

    想到这里,宇文护顿生无力之感,他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应对,但事实证明,收效甚微。

    思来想去,就只能寄希望于那个“计策”能够生效。

    想到那个“计策”,宇文护暗淡的眼睛,又亮起来。

    近一百六十年前,晋国权臣刘裕挥师攻入关中,破长安,灭了姚氏的秦国。

    刘裕得了关中,如虎添翼,正要有进一步作为,却得了建康急报:为刘裕坐镇后方的刘穆之病逝。

    刘裕担心建康不稳,赶紧回朝,留下幼子刘义真坐镇长安。

    刘义真不过是个孺子,挑不起大梁,关中实际事务,由刘裕安排的文武官员处置。

    结果刘裕走后,留守关中的文武官员很快便爆发内讧,自相残杀,导致晋军实力大减。

    胡夏国主郝连勃勃趁火打劫,轻而易举取了关中,并击败来援的晋军。

    刘裕辛辛苦苦打下的关中,就这么被人轻轻松松夺走,还白白折了几员大将、大量百战精锐,可谓损失掺重。

    事情的起因,就是因为后方(京城)出了状况,他自己不得不立刻赶回去,稳住朝中局势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若刘裕的宗亲多一些,能挑大梁、坐镇一方的人不止刘穆之一个,刘裕也不至于让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坐镇长安,儿戏般的丢了关中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刘裕的宗亲稀疏,儿子虽多却都年少,所以他临终前,精心挑选四名肱骨之臣为辅政,辅佐少帝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,自己死后,尸骨未寒,四名辅政大臣就敢废杀少帝。

    宇文护想着历史,期盼着奇迹出现。

    楚国国主李笠出身微寒,宗亲稀疏。
    第(2/3)页